陈晓锋出席阳明心学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0阳明心学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
专家学者围绕“阳明心学与社会治理”进行“稽山论道”
科发资本董事长陈晓锋发表主旨演讲
知行合一——企业家的精神内核
科发资本董事长陈晓锋
什么是阳明心学?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企业家精神:敬业、诚信、责任、奉献、行善、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冒险
认识角度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浙商的“四千精神”,企业家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等等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一种理解。
阳明心学是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心即理是本体、是基石;致良知是最终目的与成就;知行合一是从基石到成就的必经之路,是阳明心学对我们现实人生指导意义的关键与核心。光明白心即理、树大志、致良知而没有知行合一,那也只能是缘木求鱼、空中楼阁。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从阳明心学的角度来概括企业家精神,那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与企业家该有的精神高度契合。
怎样从知行合一出发,来完善、塑造企业家精神,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知行合一: 知行是一体的,做企业不可妄做,不光有勤奋和努力,还要有方向,要以知为先导,企业家要诚信、善良、正直,做的事要符合理、要按规律办事。格物是需要的,为善去恶就是格物,但也不能盲目,对着竹子格只能格出肺炎。内心深处要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这个良知就是诚实守信,有了良知才能符合天理,企业家才能做好企业。
知行合一: 企业家就是要把认知、理论应用于实践,要有果断的行动力,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事上磨练。要脚踏实地,要有超强的行动力。要树立大志,却不能急功近利,从小处着手。做企业就是修行的过程、是修行的法门,大隐隐于市。
知行合一: 我们要坚定的认为此心俱足,人皆可以成为圣贤,只要努力终究可以成功。企业家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敢于面对失败,在碰到困难与挫折时,要有坚强的内心,要坚持和坚守、不轻易被他人左右。越是困难处,越是修行时,在千锤百炼中体悟良知,挫折和磨难恰恰是一种财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知行合一: 这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认知指导实践,实践的结果要反过来完善认知。企业家要与时俱进,要在实践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根据自己在企业中实践的结果来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调整自己的策略,不能死磕。思想认知不能固化,过去的经验往往成为今天的负担。
知行合一:良知要求我们节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不是物质的盛宴、而是灵魂的修行。在浮躁虚华、物欲横流、眼花缭乱的当下世界,企业家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对自己的约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发自自己的内心,不做欲望的奴隶,企业家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行善,要为社会创造价值,造福桑梓。
知行合一: 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中道思想,知与行要相匹配,企业家要有大格局、高境界,但也要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要从实际出发,要有良好的心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要有创新、又不能盲目的冒险,循环递进才能发展壮大。要准确的把握自己有多少知识、能力、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知行合一: 这里的知是良知,也是天理,是人心。心外无物,因此我们理解这个知,除了人性、道德、价值的判断之外,还应包括事物的运行规律、事物的本质。企业家要准确把握这些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企业要有科学的管理,要符合人性的激励政策,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设计、销售的策略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
王阳明是圣贤,是千古以来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既可以作为“政治家”治国的良方、可以用于军事斗争、也可以作为“企业家”经营的成功之道;最典型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稻盛和夫,利用阳明心学,创造了经营的辉煌业绩;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被企业家广泛学习和运用,在当代仍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阳明心学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仅属于古代、也属于当今,其思想所散发的光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也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这一重要思想与企业家精神、企业管理实践相契合部分的感悟与理解,仅仅是个人的一些体会,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