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热线:086-571-8825 0328

首页资讯中心

2025年的中国智造,是什么场景?

    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我们想达到中国智造2025,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这条路上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
    2014年开始,我们经常提及新常态。看法和理解见仁见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行了罗列,我的看法大概是这样几个方面:
    1)三驾马车增长乏力。消费动力不足;全球经济疲软,出口受限;以房地产、基础建设、制造业扩张为动力的投资都面临现实压力。
    2)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尚需时日,新兴行业虽然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但目前尚无法承载宏观经济的重任。GDP增速7%,甚至以下将成为常态。
    3)宏观调控接踵而至。一方面是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是杠杆大转移。目前已经着手的包括:地方债向中央的转移;PPP模式民间资本向政府的转移;加大直接融资(股权融资)比例、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的转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注册制的紧锣密鼓;国内杠杆向国外的转移(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开放,目前仅自贸区作为示范)。
    新常态下,制造业的全面过剩使大多数企业无法像改革开放前三十前那么容易赚钱了。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一方面是产能过剩而积压的库存。制造业走过了以生产要素(人力、土地、资源)和规模驱动的时代,走进了以效率驱动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性价比都在提升。然后越过这个阶段,就是真正的创新驱动。互联网就是这个时代的水电煤,但它并不能真正提高产品质量,或是改善材料的功能属性,最终制造业的发展升级仍然在于创新。
    但资本市场对于具有“互联网+”的制造业这么追捧,我们如何理解?2025年中国智造的现实场景是什么样?不妨让我们脑洞大开,来它个异想天开。
一、机器人
    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爆发的元年。因国家宏观支持,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而且未来劳动人口的下降,都为机器人的爆发增长垫定了现实基础。但我们现在企业的机器人大数是一些机器手、简单搬运等低级工种,机器人的智商太低。未来我们会提升机器人智商,让其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另外,机器人目前都是Offline,就是没有接入互联网,使得我们对其的运行控制都必须在工厂里,而不是坐在家里。现在我们经济讲O2O,我想未来应该有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人之前的联接互动,机器人自身的纠错机制,甚至机器人具有创造性?
    目前微软、百度都有推出自家的交际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应答是从海量数据库中筛选并分析得出来的。未来的制造云、机械云也可包罗万象,机器人通过各种因素分析、算法模型,也可以解决机器人自身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另外,机器人也有后服务市场。因为目前的很多机器人工种单一,换一份工作可能就无法适应。对机器人的维修保养、功能升级、智商升级都伴随着机器人本身市场的快速增长,而涌现出很多机会。
    正因为看好机器人未来的前景,我们2014年投了两家制造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成长速度非常好,未来我还会在机器人板块继续投资。
二、生产设计的互联网化
    我们现在看到了大众消费行业的BAT,未来我们制造业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BAT?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工程师,当需要任何基础配件的生产设计方案时,打开手机App或者电脑客户端,将需求输入,云制造平台便会将一整套方案呈现在你面前。你无需那些不必要的花费,将设计大同小异的基础配件,一遍遍的交给设计师或是工程师。
    当你缺少过程工艺中某个原材料,或者某台机器时,这个平台就像淘宝一样满足你的各种奇葩需求,并且它为平台销售的产品做信用背书。这个云平台懂化工原理、懂化学反应工程、懂传递过程、懂物理化学、会解偏微分方程,所有你似曾相识的公式,所有你没学过的定理(或者自以为没学过,你懂的),它会明确得告诉你,最终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成功,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它会给告诉你原因。那群实验室天天洗烧杯的老博要知道有这样的平台,岂不心花怒放。
    这个系统性的工程非常庞大,其所能够产生的内容不亚于现在的BAT。这个内容不仅是平台向用户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用户本身所产生的内容UGC让平台快速成长,后者才是平台的基础和未来。
三、营销的互联网化
    其实这方面我们已经理解得非常好,但做得并不够深入。互联网化并不仅仅是在淘宝开个店,或者在微博微信方面做个自媒体,用来营销宣传,就觉得自己已经互联网了。更多的理解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希望达到的精准营销,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数据公司。传统巨头在互联网之前,享受了起码了三方面的溢价:渠道、品牌和规模。但线下渠道通常都是比较重的模式,所以有巨头在暗暗叫苦,但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核心。
    核心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个体都在崛起,每个个体都有个性有灵魂有情感。工业时代冷艳高傲、官话十足的企业形象,大家已经不买账了。倒是那些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会快速崛起。给企业赋予了人性的角色,有趣有互动有特点,这源于企业文化本身。而最难的是文化的改变,人的融合。
    一句话,互联网时代,一切变得透明,企业需要文化,需要人格魅力。